Saturday 2 September 2017

當設計公司變成過往的傳統產業

人類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許多以我們往習以為常的產業步入終點,以往十個人造一台車,現在可能十個人管理造數百萬輛車的自動化工廠,國道的收費員成為歷史名詞,下一代的台灣人只能從歷史課本去知道以前有這個職業。

可是有沒有人想過被視為人類創意產業的設計業也有可能在下一個世紀被下一個工業革命取代?



不只在台灣,歐洲先進國家的室內設計產業都面臨一個問題,為了提升公司的營運效率,將設計工作模組化、規格化、工業化,訂出一個設計流程以及時間表,例如接到設計案需要多久的時間完成設計發想、資料蒐集、繪製草圖、提案簡報,通通有一套規範等著去遵循,這樣有效率的制度的確在舊時代能夠成就一個傳統公司的業務發展,畢竟一切的工作內容都可以被表格化、制度化,但是在工業4.0的概念興起後,要是設計公司還是抱著這樣的舊觀念不放,那就注定被淘汰了。

這樣的危機在設計成本越高的國家更顯得嚴重,事實上即使在現在的設計產業模式,歐洲設計公司高昂的設計費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業務拓展的阻力,和亞洲國家相比由於人工薪資高,導致設計費用硬是比亞洲國家高出一截,但亞洲國家諸如泰國、台灣、日本的設計實力和歐洲國家相比差距並沒有照比例的反應在設計費用上,這已經變成歐洲設計公司的一個隱憂。

回到現在設計產業的問題,過度的向「工業化」靠攏,妄想將人類思考的能力給量化成時間單位在半個世紀前也許還行得通,但是在大數據興起的時代要是還想著以這種方式做設計工作,被電腦程式取代只是時間的問題。

中國尚品物流的興起在某個程度上敲響了這個時代的警鐘,它用大數據處理的方式蒐集了全中國各個地區數百種最常見的室內配置平面格局,每一個格局又設計了數十種風格,這樣光是一種室內配置形式的數個房間各種組合方式就可以在瞬間篩選出數百種的組合方式,這些組合方式不是只停留在案例蒐集的階段,而是已經就業主需求的格局模式,找出早已繪製好的3D透視圖資料庫顯示在業主的電腦螢幕前。

更進一步的是,只要業主自己確認設計,只要一個鍵,物流公司就會開始把建材透過物流系統宅配到工地,透過這樣更加縝密的無人化科技工業管理,大大縮短了「傳統」設計公司的工作時間以及成本。

而以上這些在大數據的資料庫下一瞬間就能完成的工作,即使在走向工業化的人工設計產業也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

相較現在設計公司追求步調快速、高效率的營運模式,我認為學著用藝術家的方式思考,用這樣短時間內難以被數據運算取代的設計工作模式也許才是設計產業在下一個二十年存活的關鍵。

從大學開始一直在設計產業打滾,不論是業界還是學界都以dead line作為壓迫以及推進設計行為的一種方式,到了業界之後更把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設計視為專業的表現,這樣的模式造就了產業界一個現象,一整套的室內設計工程圖,往往數百張圖紙、半年至一年的工期、一戶20台坪到四五百坪的獨棟別墅,都源至於最初一個禮拜到一個月的設計發想。因為有效率,所以鮮少有人去質疑這樣賺錢的工作方式。

直到到了英國開始接觸了許多藝術家,了解了藝術家的思維模式後,才發現和藝術行為相比,我們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設計行為有多麼的難以見人!?

裝置藝術家可以用半天的時間把那些簡單裝置的施工圖畫出來,用一天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把裝置組裝好,以不同的預算來看,那些裝置在偉大的設計工程的眼中往往簡單到令人嗤之以鼻,有時候是海岸線上的動物面具,有時候是小房間裡面塞滿的氣球,有時候是在黑暗空間裡投影的海浪影像和聲音,但是他們卻可以用一本碩博士論文數百頁的篇幅去論述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相比之下,工業化的室內設計產業被電腦運算取代好像也變得不奇怪了。

室內設計是一個在既定的人類框架底下二次創作的工作,這表示著室內設計產業行為有比其他如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更容易被數據量化的可能,因為其空間格局的模式是人造的,既然是人造的就可以藉由大量的數據蒐集運算去被預測跟複製。

在可見的未來,大數據以及工業4.0的腳步只會越來越快,如果不能屏棄舊時代的思考方式,拋棄設計師的態度,而是學著用藝術家的心態去駕馭設計師的能力,那設計產業在下個世紀步入凋零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