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May 2012

《Micro travel》 - 大正製酒株式會社 台中工場(台中舊酒廠)


五月的台中初入暖春,陽光似乎把每一寸街道都緩緩地烘托過一番。

記憶中的酒廠初次見面時不過是個頹廢待舉的典型日式大跨距木造結構廠房空間,空氣中佈滿一股低溫的霉味,準備大四畢業製作的我們可以隨意大辣辣地將機車駛入廠區的倉庫中,而到了夜晚更是鬼影幢幢,一間間廢棄的倉庫搭配碎了滿地的玻璃碎片、陳舊的家具以及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釀酒機器,當然還有那迥異的空間配置以及成千上百個酒甕。


每每需要在此舉辦評圖或展覽時總要費點心思將她妝點成一個充滿個性的展示空間,廠區內唯一簇新的建築是正對門口的文建會辦公室;但幾個秋冬過去,這個我們口中的舊酒廠也一步步地在改變,原本的圍牆消失了,一棟棟的倉庫建築也整修、重建成乾淨、整潔的文藝空間。


2005.6 由文建會在此設立「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ichung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Center,簡稱TADA)

2002年,政府推動「挑戰2008發展計畫」將台中舊酒廠交由文建會作為文化設施發展基地,同
時將整個廠區指定為歷史建築

1998年,公賣局第五酒廠歇業

1930年,興建七號倉庫,其中的紅磚牆還有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掃射的彈痕

1924年,以磚造鋼結構建築興建鍋爐室,為台灣1920年代工業建築代表作

192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將全台兩百多間酒廠收歸國有,並將此地設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中酒工場」

1916年, 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台中工場設立


踏入那翻修又翻修的入口,地面早已用紅磚重新鋪設,入口左側在讀書時還在施工的建築現早已成為周邊街區最富有設計感的建築,大面玻璃窗的量體從建築物長出,搭配鋼構帷幕完全擺脫了記憶中的頹敗模樣。

進入園區內部的通路架起了長長的struct廊道,緊接著是一輛輛由麵包車改裝的攤販,從賣創意商品至咖啡餐飲都有;這正是「畢業設計展潮」的時間,自台中文化創意園區設立後中部的設計學院大多選擇此處作為前往新一代設計展的前哨站,而活動也的確一年辦得比一年大,攤商越來越多,參展的學校也越來越豐富,一來是新建的展間越來越多、空間越來越好,二來也是這幾年園區的名氣慢慢地為人所知,原本只是少數一兩間學校的展區,漸漸的連國美館都曾在此開設展期,電影「海角七號」更在此取景,因此名氣漸漸響亮。

這天的人潮不算少,即使氣溫微熱但一個個展間內的人潮感覺始終絡繹不絕,從視覺設計、文化創意、商業設計、室內設計、多媒體設計、工業設計、流行設計等等,那些熬了一整個學程的學生無不想把這一個句點畫得漂亮又有力。

我穿過那一棟棟重新命名的倉庫遺址,雅堂館、衡道堂、杜康草堂、求是書院,雖然曾經在此日以繼夜整整一年但面對那「嶄新」如今卻成為一個個感覺不甚熟悉的空間;走近那往日的室設工坊,早已用鷹架及綠紗布包了起來,無法窺見以前和現今的面貌,也許過一段時日再來,這裡也不會是曾經那個空曠、需要噴防蚊液才能進入的我們的工坊了。

園區不大,沒有將每一個展間的學生心血仔細評量過,而是在各個建築體間來回漫步後便離開園區,將圍牆打掉後才發現園區外的鏈結。

先到了看似周邊少有的稍作裝飾的簡餐店用餐,經營的似乎是對情侶,剛從上一個老闆手中頂下這間店,甫開幕就遇上我們一行人,食材也未備齊,只得給我們一份菜單上沒有、用僅剩食材組成的「一百元套餐」,味道還算合乎口味。




簡單用餐後繼續在酒廠周邊繞,經過公園時不斷地聽見微弱的旺旺聲,原來在公園低矮的小分界旁不知從哪來的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可愛狗在奮力的想越過水泥的凸起圍牆到公園外的世界;可愛的模樣吸引了路過的人駐足停留,在拍了幾張照片後便和他道別,並祈禱小可愛狗不要因為好奇而跑到這危險的世界上。


酒廠的周圍便是第三市場,下午時分攤販還未聚齊,但已有三三兩兩的小販早早上工,似乎想以早別人幾分鐘就多賺幾分鐘錢的勤奮開張,這市場還有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兩排建築物之間窄小的巷弄上鋪上了七彩的遮陽幕,這是在台中甚至其他市場都少見的景象,光線透過其中照進街市總有一絲絲colorful的氣氛充斥其中。

最後回頭看看這酒廠的周邊,過了這些日子,還是習慣把這裡叫做「酒廠這裡」、「酒廠那裡」,那敖口又高級的「台灣建築 - 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念起來總是有點彆扭又不順;在這春日漸暖的時節走在這翻新又再翻新的建築群中,回想著那一年我們經歷那最後一絲年輕的時光,看著一塊塊展間前標註的舊時倉庫編號以及年代,思緒彷彿又被拉得更遠一點,那時的人們要是還有幸目睹,應該和我一樣訝異這些年來這「酒廠」的改變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