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5 November 2012

為什麼要讀研究所?

今天在FB看到朋友分享了一個連結<<過早最佳化是萬惡的根源>>以及文章裡面提及的另一篇連結<<給尚未大學畢業的朋友的幾個人生建議 - 挑戰未來篇>>,心裡面有點感觸。

自從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研究所就不停地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讀研究所?」甚至「早點就業比學歷有用多了啦。」之類的話,我也不停地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一一的回答他們。

同時也有更多的人認為,早點進入業界,學校的教育等以後再來深造也不遲。

的確,在設計這一個行業多的是學歷不高但經驗豐富、駕輕就熟的資深大師,大學畢業甚至專科畢業就叱吒業界的不算少數,因此在業界通常會聽到「你們學界就是跟業界脫軌了啦。」、「甚麼!?你大學讀四年(也可替換成讀到研究所等詞彙),連XX(請自己替換成各種專有名詞)都不知道!!?」



我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上的磨練的確是有無法被替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但是對一個早晚要進入職場的設計者(不是經營者)而言,五、六年的職場經驗加上基本的專業技能其實足夠讓自己熟悉業界生態,到最後十年業界經驗的設計師和十五年業界經驗的設計師間的差距其實已經所剩無幾,二十年經驗跟三十年經驗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一般人會真的吃得出來開了一百年的太陽餅店跟開了五十年的太陽餅店做出來的太陽餅有甚麼差別嗎?)

但是學理知識的養成呢?

事實上在台灣的教育體系雖然提倡終生學習,但是就如同我在國中時期夜間的補校一樣,當時我就讀的國中算是風評以及升學率都還不錯的學校,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要求想當然爾是不可能套用在補校上課的中年人甚至是老先生老太太,因為對象不同,一樣是國中學歷,常規之下的教育絕對和脫離學校後再回來學校的成年人不同。

這在中等教育補校內可以看見的是教育者的心態差別,在更高等的教育如大學或是研究所對待那些事業有成的社會人士假使同樣有著高等教育應有的標準,但學習者的心態以及學習能力也必定和年輕的學生有所不同。

社會人士重返校園已經不是一張「白紙」,曾經在研究所有位「同學」在入學時早有近十年的執業經驗,是標準的社會人士,在設計的功力以及專業技能可以說早已不輸於學校內的教授(但是還是回來拿這份學歷),因為他豐富的經歷導致他時常地指出學校教授的內容有多麼不合理,多麼的紙上談兵。

當然我絕對相信擁有業界經驗的設計師絕對有能力也有本事以他的豐富實作經歷推翻學校課程的各種論點,但是這樣的人再回來受未完的學校教育對他的幫助大嗎?

就像一塊海綿,早已經在如大海般的業界吸收了滿滿海水,再回到內陸的湖泊怎麼有辦法再吸收一點淡水呢?對於研究所知識的吸收程度我相信遠遠不及相同條件下的應屆學生;大學教授給你的是播種的知識,但對已經擁有一大片森林的人來講是不可能聽得下去的。

當然這期間我也一直在找尋能夠讓人理解高等教育作用的方法,直到我今天看到這篇文章。

我相信在業界的確是磨練專業技能的最佳場所,也有很多同學、學長姐都表示在業界一個月勝過在學校一年,這也是我一直無法去否定,甚至我本身也相當認同的一句話。

但是在那篇文章中提到:「如果我們只是不斷地去研究怎麼把馬騎得更快,就永遠不會有辦法發明汽車和飛機了。」

這句話真的讓我恍然大悟,這就是我一直想表達的,假設大學畢業的人就像是剛學會騎馬,當你還在學校繼續深造的時候,他早已經用你深造的那幾年把騎馬的技術練得駕輕就熟。但是研究所畢業就好像是剛拿到一張汽車駕照,也許剛上路戰戰兢兢比不上跑過百里經驗的騎士,但你手中握的是百匹馬力的方向盤,遲早會有趕上他的一天。

因為在業界是不容許犯錯的,這樣的壓力會不自覺的轉變成一種類商業的運作模式,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專業並且技術高超的清水模建築設計師,公司也以你能夠獨自以清水模設計的方式完成設計工程案作為公司營利的保證,突然跟公司說下一個大案子你想要用你從未接觸過的木構造來做設計,期間可能會經歷許多無法避免的錯誤以及修正、有可能會延宕工時、拉高成本,你想公司會答應嗎?

久而久之你就成為一個很會騎馬的騎士,但永遠不敢輕易地去嘗試其他你沒把握的交通工具。

沒錯,業界要的不是「學習」順帶工作的人,而是要從「工作」裡學習的人,這是兩者的差別,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調侃工程師的徵才廣告,上面寫徵才條件是

《工程師的需要條件》
1.熟悉Assembly, C, C++, shell scripts, perl scripts, Verilog, SystemVerilog

2.熟悉 front-end EDA tools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3.熟悉 VLSI設計, 驗證, 除錯流程, 以及相關工具
Open-minded communication attitude verbally or in writing
4.具有獨立作業及挑戰困難的能力

作者說將其替換成卡車司機不就是:

《卡車司機的需求條件》

需要下列車輛的專業的駕駛經驗:
●一般、重型貨車
●公車、遊覽車
●無軌電車,有軌電車,地鐵
●拖拉機,挖土機
●﹝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輕型和重型坦克

★在拉力(rally)賽般的嚴峻環境的駕駛技巧是不可獲缺的。
★具有﹝一級方程式﹞賽車駕駛經驗會加分。

具有下列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

●修復活塞引擎、轉子引擎
●自動和手動變速箱
●點火系統
●行車電腦
●ABS、ABD系統
●GPS系統和世界各大工廠的汽車音響系統

★具有烤漆、板金的經驗會加分。
★應徵者必須要有兩年的BMW、通用汽車或BOSCH的證照。

薪資:$15~$20美金/小時(約臺灣的時薪170~200等級)。

學位需求:工程學系大學畢業以上(台成清交 優先考慮)

當然其中將其誇張以帶有嘲諷意味,但發現了嗎?業界需要的是一個甚麼都會的人,而不是要一個甚麼都想學的人。

至少在學校有著「交作業」的壓力去磨練你的技能,但更多了嘗試以及錯誤的額度,你可以在每一次的作業中嘗試各種嶄新的手法,去摸索出各種可能,去把握學校給你的犯錯空間。

我必須再一次強調,技能是必要的,這也是你在職場最會被磨亮的刃,但是在上戰場之前你要決定你要磨的是一把鐵劍還是一把鋼刀。

但我並不是說非得讀大學才能夠有成就,只能說在職場多拿一份錢就多一分妥協和無奈,同時也少了一點學習和自由,在大學裡如果能善用空間及時間必定會有所收穫。

開頭提到的那篇文章裡對於職場的技能以及學校的知識還有一個我覺得相當貼切的例子:
我很喜歡砌磚,但如果我因此而過早專注在提昇自己的砌磚技術,我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夢想是蓋大樓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